神华鄂尔多斯108万吨直接煤制油
项目状态 | 投产 |
---|
项目里程碑
- 投产
- 08.21
2015 - 05.01
2014 - 12.30
2013 - 05.31
2013 - 03.20
2013 - 08.06
2012 - 05.24
2012 - 01.18
2012 - 09.10
2011 - 12.13
2010 - 12.29
2009 - 01.07
2009 - 12.31
2008 - 更多
- 基建
- 03.19
2015 - 02.14
2015 - 08.27
2014 - 04.07
2013 - 09.10
2012 - 08.15
2012 - 06.25
2012 - 06.25
2009 - 09.05
2008 - 更多
- 前期
- 07.14
2014
更多详细信息
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。这里距离著名的成吉思汗陵不到20公里,是我国最大煤田——神府东胜煤田所在地,探明煤炭储量2200多亿吨,为煤制油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。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生产基地,总面积1.735平方公里,其中厂区占地69公顷,生产装置占地11.6公顷,仓储装卸区占地10公顷,厂外工程占地94.5公顷。
产品方案
设计规模为年产500万吨油品,分两期建设,一期工程总投资245.35亿元,由3条主生产线(单条108万吨)组成。每条生产线包括煤液化、煤制氢、溶剂加氢、加氢改质和催化剂制备等14套主要生产装置。一期工程建成后,每年消耗煤炭970万吨,生产各种油品320万吨,产品分布为:汽油50万吨、柴油215万吨、液化气32万吨、苯+混合二甲苯24万吨。目前已经建成的第一条生产线,由中石化十公司、中石化四公司、上海石化安检等单位承建。年耗煤345万吨,生产各种油品108万吨。其中,柴油72万吨、液化石油气10.2万吨、石脑油25万吨、酚等其他产品0.8万吨。
1997年
神华集团与美国合作完成了项目的(预)可行性研究,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了建设大规模煤液化装置的论证和讨论;
2001年3月
项目建议书获国务院批准;
2002年8月
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务院批准;
2004年8月
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;
2005年1月
上海煤液化中试装置(PDU)投煤试运行,获得试用试验油品,工艺流程全面打通;
2005年4月
项目核心装置开始建设;
2005年10月
上海煤液化中试装置(PDU)优化改造后再次投煤开工,试验装置运转稳定,各项控制参数正常;经化验数据分析,装置蒸馏油收率达到54%—56%,转化率为90%—91%,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试验中得到验证;
2007年底
建成
2008年12月31日
经过一年试车,打通全流程,产出合格油品和化工产品;
后续几年:工艺优化和改造,实现了装置的安全稳定较长周期运行。项目操作弹性、生产符合、开工率、油收率、能源转化效率均达到设计值。
2010年5月
项目平均日产量达2000—2800吨;
2010全年
最长连续运转2071小时,共运行5000小时,生产油品45万吨;
2011年上半年
项目生产油品46.7万吨,实现利税8亿元;
2011年7月
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及示范,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工程项目通过专家鉴定;
2011全年
全年开车运行6744小时,年产油量79万吨,总利润为10.05亿元人民币,净利润达到4.06亿元人民币;
2012全年
全年开车运行7248小时,年产油86.5万吨,总利润为18.6亿元人民币,净利润为5.8亿元人民币;
2013全年
全年开车运行7556小时,首次超过设计值7440小时。共生产油品86.6万吨、聚烯烃产品54.5万吨、精甲醇127.9万吨、型煤9.4万吨,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。
项目预计生产各种油品108万吨。其中,柴油72万吨、液化石油气10.2万吨、石脑油25万吨、酚等其他产品0.8万吨。
煤直接液化项目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炭洗选单元,制氢工艺单元,催化剂制备单元,煤液化反应单元,加氢改质单元等。目前,国外煤直接液化技术主要有美国的SRC-2、EDS、H-COAL、HTI工艺,德国的IGOR工艺,英国的SCE工艺,日本的NEDOL工艺等。本项目神华集团在引进美国的HTI技术基础上进行了重大修改。